基于文化繁荣的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模型分析
发布日期:2015-12-01浏览:2421
[摘要]国家软实力提升是一个基于文化繁荣的动态开放系统。明确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的结构及变化,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至关重要。文章从形象力、行动力、吸引力、制度力四个方面概括国家软实力的结构,通过对影响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文化供需、社会知识及技术、制度环境、参与主体等系统模块的深入分析,建立基于文化繁荣的国家软实力系统提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文化;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结构模型;组成模块
The enhance system model analysis of national soft power based on cultural development
Abstract: The enhancement of national soft power is a system, which based o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ynamic and exoteric. Clearly understand the enhance system structure and its changes is important to buil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ational soft power hoisting system. Article gets the soft power structure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force structure of national soft power: image power, execution, mental strength, institutional power.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lture of supply and demand, soci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main participant, which ar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ystem, and then establish the enhance system model analysis of national soft power based on cultural development, combines some tactics.
Key words: culture; national soft power enhance system; structure model; component modules
1引言
约瑟夫·奈模糊的软实力概念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诸多相关研究。但国内的研究缺乏通过对国家软实力内外部关系分析,而建立的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结构模型,使得现有的国家软实力提升策略支离破碎,影响了策略的有效性。因此,通过对国家软实力本身的系统分析,构建有效合理的国家软实力结构模型,确定国家软实力内部结构,建立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软实力的核心是价值观实现,而价值观的最直接显现则在于文化。温家宝在2010年的两会报告中再次指出,文化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温家宝在报告中提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因此,通过对国家软实力本身的系统分析,构建有效合理的国家软实力结构模型,建立基于文化繁荣的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显得非常重要。
2国家软实力结构模型
软实力的构成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约瑟夫·奈通过他的定义将软实力的结构归纳为三个方面: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2]],奈的软权力思想提供了一种分析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力地位之重要思路,它引导人们关注那些抽象和非物质性的权力因素,有助于人们克服那种过于依赖物质性权力来界定国家权力的物质主义和简单化的倾向[[3]]。但奈的定义来源于其对美国国家战略资源和战略意图的剖析,在基本概念界定上存在较多争议[[4]]。后来中国学者沿着奈的逻辑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并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观点。
赵磊[[5]]认为中国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核心的文化外交、作为舞台的多边外交、作为基础的对外援助政策。显然,这一概括将国家软实力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外交方面,且已远远突破了奈的外交政策外延;特别是对于国家立足于和谐世界的多边外交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门洪华[[6]]深入分析了奈的软实力概念,并着重阐述了国家的文化、观念、发展模式、国际制度、国际形象分别与其国际战略的关系,这使得国家对外政策含义更加具体。
针对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问题,邓显超[[7]]认为应该: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弊端,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合作之路,实现与国际社会和本地区国家的共存与共荣;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建立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稳定有序的政治环境;继续加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董欢[[8]]在梳理、分析软实力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家软实力提升策略:和谐理念提升吸引力;和谐发展提升同化力;和谐文化提升感召力;和谐世界提升塑造力。赵社娜,李明轩[[9]]从国家、城市、企业和个人四个层面分别对文化软产力的培育提出发展策略。张效民,罗建波[[10]]认为文化及其对外传播,发展模式及其交流共鉴,外交政策及其实质与风格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资源基础。
针对文化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及软实力的测量方面,朱虹[[11]]认为,软实力彰显出文化主权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实质,它具有明确的政治、文化关联性。罗建波[[12]]认为,文化作为软实力要素,不仅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资源得以充分组织、动员并发挥其最佳效能的保障因素,而且也是赢得其他国家的薄重、信赖和追随的最为重要的条件,分析了中国文化繁荣的战略目标,并设计了中国文化繁荣的具体方略。孙波[[13]]以文化软实力为视角,分析了科技文化的内涵、整体结构、功能和主要内容,指出当前不断提升科技文化软实力,对于强化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意义。另外,胡键[[14]]将国家的结构必资源、功能性资源、及政策性资源、以及国家运用软实力资源的能力等拟合,建立一个关于软实力构成和衡量的方程式,这为国家软实力的量化测量做了有益的尝试。
综上学者们对于国家软实力结构的分析,较为一致的观点包括:(1)文化及价值观等意识形态。(2)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3)司法执行与危机应对等的行动力。(4)社会经济制度及发展模式的制度力。(5)国家的国际社会形象及其影响力。具体看,这些因素在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其它要素之中,在国家软实力中具有核心作用,是国家软实力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提升中国软实力具有决定作用,所以,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根本[[15]],据此,我们构建国家软实力结构模型,如图-1。
如图-1国家软实力内部结构模型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内核。它通过国家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管理国内事务的行动力、社会经济制度及发展模式的制度力,以及国家的国际社会形象及其影响力表现。而吸引力又通过一个民族的英雄故事、神话传说、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古迹及对外文化输出等表现;制度力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社会道德准则、法律规范、国内管理,以及其它公共制度表现出来;行动力通过国家的司法公正执行、危机应对与预防等反应;形象力通过一国民众的精神风貌、传媒宣传,以及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
3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的含义
国家软实力的结构模型说明,它并不是一个均质均衡的实力。短板效应决定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必须有机的、系统的协调国家软实力结构模型中的各个分力。国家软实力提升有赖于硬实力的增强,并应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软实力的提升应该立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基础因素,突出社会核心价值的引导作用,提升民族精神凝聚力、强化教育基础作用、改善传媒推动作用等。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管理和服务系统,其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就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
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包括参与主体、内外部环境和联接要素,并在动态过程中演化。在各种内外部作用下国家软实力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把系统推进到新的状态,不断实现自我成长,在反复的整合过程中,实现从一个稳态到另一个稳态,即该系统的发展性。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实质是在一定硬实力基础之上,不断有效整合与开发软实力资源。
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的有效整合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形象力、行动力、吸引力、制度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是一个国家积极发展其软实力,调动各种参与者的积极性,整合其所拥有或者可以利用的软实力资源与硬实力基础的系统。因此,一个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不仅包括软实力资源与硬实力基础,还包括国家软实力提升参与者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且,软实力提升系统的大多数资源的调配与作用发挥是通过系统的参与者来实现。因此,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是以国家活动为中心,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实现为基础,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为动力,以政策调控及媒体宣传为导向,以高校、社区及村落等推动下形成良好的国内环境为保障,在民众广泛认可与行动之下发展的。
4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的结构模型
4.1系统模块分析
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在假设、价值观、参与主体的社会化活动、语言、符号、惯例、庆典的准则等方面,及内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中的各个子模块。
4.1.1供给与需求模块
文化供需在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国家对其政治、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需求,以及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决定了需求模块在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中的作用。文化供需是刺激软实力提升、创新文化活动的主要因素。此外,新文化供需的出现或者现存文化供需的转变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转变的主要原因。
4.1.2知识与技术模块
国家人力资源所拥有的平均知识水平及人力资源开发的技术依赖也是影响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民众的平均知识储备,决定了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民众基础。而与之相关的文化技术发展机会反映了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软实力提升的可能性。高的机会对具有高知识储备的民众及组织提供强有力的刺激,从而更好的进行软实力提升活动。
4.1.3制度环境模块
制度包括规范、规则、法律、标准等。制度是约束软实力参与主体及其相关主体的相互关系的手段。以其对参与主体的约束力角度划分,可以包括作为正式制度的法律、法规、专利保护等,以及非正式的制度(传统习惯等)。制度环境是一把双刃剑,有效率的制度可以促进国家软实力提升,同样,不当的制度还可以阻碍国家软实力提升。因此,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制度,建立制度创新的机制,才会使制度更有利于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系也离不开制度环境的支持。在市场竞争的社会里,要想促进国家软实力提升主体间的联系,必须要有规范化的和适宜的制度,以平衡各方利益,从而降低交流障碍。
4.1.4参与主体模块
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国家硬实力、政府、传媒、高校、社区、民众的动态系统,这些主要参与主体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国家软实力结构模型的外部主要影响主体,如图-2所示。
国家
软实力
社区
传媒
高校
政府
国家硬实力
民众
如图-2国家软实力参与主体模型及其动力机制
(1)国家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与硬实力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二者既有区别,又相联结,相辅相成[[16]]。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而硬实力和软实力互为前提、补充和转化[[17]],相互作用[[18]]。一方面,硬实力决定软实力,硬实力是软实力背后的支撑力量,并且软实力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同步。有了强大的硬实力作为物质后盾,软实力才有可能得到迅速提升。
硬实力在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硬实力及其资源为软实力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软实力无法替代硬实力。同时,软实力资源的开发也为硬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极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指引,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软实力与硬实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果硬实力使用不当,不仅会使国家的资源遭受损失,同时也会使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国际形象等受到直接损害,从而使国家的软实力减弱。
(2)政府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主导。公平正义、以人为本、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依法行政理念和法治意识等方面[[19]]都是政府在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中的应有作为。政府由于其特殊社会地位,使其拥有或者控制着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可以通过控制软实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或者“不作为”来限制软实力的发展,也可以积极协调软实力提升系统的其它参与主体来更好的推动软实力的提升。
政府的各种文化政策直接对国家软实力提升产生影响。政府的文化政策专制性,可能使一个时期文化单向深化,诸如先秦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百家争鸣的时代在当时的背景下结束;政府的文化政策兼容性,可能使一个时期文化争芳斗艳,诸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政策基础;政府的文化政策改革性,可能使一个时期文化创新成为风潮,诸如从文化体制改革到重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再到“全面重构既符合文化繁荣特点,又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体制”[[20]],都为当代中国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传媒。传媒是传播文化的主渠道。担负着为文化传承、融合、创新、发展、繁荣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的重要使命[[21]]。传媒是宣传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它通过舆论引导,向国内民众宣传强化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广播、电视、网络等在宣传强化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向政府反馈政府管理中的问题,进而促进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间接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制度力。与此同时,传媒还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理念,在展示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形象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强弱和影响力大小。
传媒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使国家软实力更容易为本国和国外民众与组织所接受。使国内民众更好的了解自己国家的英雄故事、历史传统、国际地位等,有助于国内民众树立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同时,丰富的传媒形式也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辐射,使其文化更容易被世界其他国家的受众所了解,使之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增加世界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
(4)高校。高校在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中起着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人的文化实力的提升,高校在推进人的素质提高、正确价值观树立等方面显现出其他国家软实力参与主体无法匹比的优势。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软实力的形象力和吸引力主要通过文化来展现。高校的一个基本职能是文化传承,通过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实现一种文化和作为文化的人格的传递,实现文化信念、文化理想、文化品格的培育和提升,以及创新精神的培育。高校是社会文明传承的重要平台、基于文化繁荣的国家软实力提高,高校是关键的参与主体之一。它不仅使本国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而且给国人以放眼全球的文化理念。
(5)社区。社区是国家软实力提升与民众价值观强化的重要纽带。它通过大力塑造和弘扬城市精神,不断提升市民素质。通过诸如社区街道文化站等这样的街道办事处文化事业服务部门丰富基层民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社区在基层文化活动中的组织、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发挥联系文艺界人士和社区文艺骨干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通过居民自主管理提高其政治意识,夯实国家民主的群众基础。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平台,面向广泛的民众,通过常规化的基层文化活动活跃民众生活,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
(6)民众。每一个民众都是这个国家的旗帜。文化能够以一种可以预见的方式来影响民众的行为方式,民众的日常活动不仅对内可以体现国家软力的吸引力,对国际而言,民间交往是使各国民众感受到鲜活中国形象的一条有效途径。不管是在本土民众与外国国民的交往,还是本国留学生在国外的活动都是国家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现。
4.2提升系统结构模型构建
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的结构是指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组合形式或关系模式,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顺序。在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中,参与主体模块处于中心位置,参与主体模块内部要素之间以及参与主体模块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但这些互动关系受制度的影响和制约。依据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的组成模块及相关的理论分析,构建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结构模型:国家软实力参与主体在知识与技术模块、制度与供需模块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显性操作模块中的文化繁荣措施,实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如图-3所示。
国家
软实力
社区
传媒
高校
政府
国家硬实力
民众
文化政策
需求刺激
供给策略
知识基础
技术创新
传统文化弘扬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文化遗产传承
产业体制创新
对外文化输出
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影视发展
知识与技术模块
制度与供需模块
显性操作模块
国
家
软
实
力
提
升
反馈
反馈
……
如图-3基于文化繁荣的国家软实力系统
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是一个基于文化繁荣的动态变化的开放系统。其动态变化不仅是指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的数量变化,它包括转化和演化,在国家软实力提升系统演化过程中,文化技术创新、政策机制等都可能发生变化;在不同时期,它的结构会有变化,同一时期的不同阶段其系统结构也不尽相同。但国家软实力系统的动态变化是建立在相对稳定基础之上的:系统结构一旦形成,总是趋向于保持某一状态,按照一定的范式运行,即系统整体状态能持续出现。
5基于文化繁荣的国家软实力提升策略
国家软实力系统的特征,决定了其提升策略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开放子系统,而文化主体的稳定性使得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应该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即它不但应该满足与国家硬实力的协调发展,更应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
人民网一项关于“本届‘两会’您希望文化领域提案更多侧重于哪些方面[[22]]?”的网络调查表明,民众对于“传统文化如何弘扬”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表现出较大的关注,分别占到36%和30.7%;对“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关注占到19.3%,其次是“对外文化输出与中外文化交流(7%)”;与些同时,还有一部分被调查对象将文化繁荣的关注点放在了图书市场的调整改革(3.5%),以及影视业发展政策导向(1.8%)等。基于文化繁荣的国家软实力提升的系统特征,使得文化的价值观属性很自然的成为这个系统向上发展的重要基础,措施体系应该建立在对该系统中各参与主体整体关系的把握上。
首先,切实优化制度环境。加快文化繁荣体制改革,激发国家软实力各个参与主体的内在活力。通过制度环境改善,增强市场对国家软实力建设各参与主体的激励作用。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建立完善文化繁荣配套政策,从财政、税收、资产管理和经营、土地、人员、文艺奖励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发展强化引导与扶持,通过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强化国家综合软实力。
其次,推动公益性文化活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从供需的角度是增加国家的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繁荣国家文化,增强软实力的重要策略。积极拓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供给主体,充分调动民间文化社团、文艺机构、社区、企业等组织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注重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强化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增进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等基础设备的投入,扩大传媒覆盖面。另外,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完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增进人文景观的免费开放力度等。
再次,大力繁荣文化产业。加强高校人文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人文素养,有效继承和发展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持民族凝聚力。同时,进一步改善文化输出,通过专项资助、税收优惠、扩大出口等政策措施扶持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去”。将国内外文化交流常规化,搭建起一些文化品牌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不断创新载体,在互动交流中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文化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EB/OL]. http://culture.people.com.cn/
GB345.html
[[2]] Joseph S. Nye, Jr.,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Power [J].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990,2:177-192.
[[3]]张小明.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思想分析[J].美国研究,2005,1:20-29
[[4]]金周英.从国家软实力到企业软实力[J].中国软科学,2008,8:19-24
[[5]]赵磊.理解中国软实力的三个维度:文化外交、多边外交、对外援助政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7,5:150-158
[[6]]门洪华.软实力与国际战略[J].当代世界,2008,9:6-9
[[7]]邓显超,提升中国软实力路径[J].理论与现代化,2006,1:15-21
[[8]]董欢.提升我国软实力的路径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前沿,2007,11:165-169
[[9]]赵社娜,李明轩.文化软实力的四个层面内涵及其培育[J].理论前沿,2009,23:40-41
[[10]]张效民,罗建波.中国软实力的评估与发展路径[J].国际论坛,2008,10(5):24-33
[[11]]朱虹.文化主权原则与国家软实力[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1(4):103-107
[[12]]罗建波.软实力与中国文化战略的发展 [J].新远见,2006,9:59-67
[[13]]孙波,科技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支撑[J].中国软科学,2009,10:67-73
[[14]]胡键.软实力新论:构成、功能和发展规律[J].社会科学,2009,2:3-13
[[15]]谢松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J].三明学院学报,2009, 3(26):255-259
[[16]]武铁传.论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关系及意义[J].理论导刊, 2009.5:23-25
[[17]]金周英.从国家软实力到企业软实力[J].中国软科学,2008,8:19-24
[[18]]任远远.“软实力”与“硬实力”关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2:44-45
[[19]]石国亮.新公共行政伦理与政府软实力建设[J].社会科学研究,2009,2:70-76
[[20]]李河,张晓明.代中国文化政策十年[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8,5:8
[[21]]王广文.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媒体责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7:29-30
[[22]]人民网. 本届“两会”您希望文化领域提案更多侧重于哪些方面[EB/OL]. http://voting.people.com.cn/vote_show/index.php?qid=10036